长春市抗癌药物研究所-LOGO
长春市抗癌药物研究所-微信平台

微信平台

长春市抗癌药物研究所-服务热线-0431-84639899服务热线

0431-84639899

学术研究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学术研究 返回上级

中医中药治癌的历史、地位与作用

发布日期:2024-08-20 10:29:32

李哲


(本文根据李哲在香港港岛狮子会学术交流会上的演讲稿整理)



 一、癌的发现及历史

 

       现代科学考查认为,早在1.4亿年前的恐龙时代,癌就存在于动物机体里。人类出现之后,癌又与人“相伴”。

 

       西德一位人类学家,在一座7000年前(石器时代)的古墓中,发现80具人尸,经研究发现,这些古人中有些曾患有乳腺癌、肺癌和前列腺癌。某考察队,曾在一具4600年前埃及人的颅骨上发现一个圆洞,据信那是在做脑瘤手术时留下的痕迹,可惜这位古人死在手术台上。英国剑桥郡议会的考古学家对盎格鲁——萨克逊时代(欧洲中世纪)、在坎河平原的小坟山出土的两具男性骷髅,经过两三年的研究后认为,这两具尸骨骨骼都受到软组织癌的浸润。癌通过血管扩散,在骨骼上留下了痕迹。他们断定,其中一具为45岁的男性,生前患有肺癌或甲状腺癌;另一具为15岁的男孩,患有前列腺癌。这些史实,说明人类的大敌——癌症,很早就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,来到了人间。

 

       然而,人类的祖先不具备发现癌细胞的条件,只能在无知中任其肆虐。

 

       自从希腊医生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第一个癌细胞起,一场人癌大战,便在世界医学科学舞台上拉开了帷幕。悠悠百年,斗转星移,人类却仍未从根本上掌握制伏癌魔的办法,使亿万患者忍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。癌症=死亡,这一沉重的阴影,仍然压在人们的心扉上。

 

 二、中医中药治癌的历史

 

       在药物学方面: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发现某些植物、动物和矿物对疾病有治疗功效,渐渐地便逐步积累起药物治病的经验,而且也发现了不少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,如成书于东汉末年(公元25~200年)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,其中就有“海藻疗瘿”的记载。到了明代(公元1552年),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开始编写《本草纲目》,经过30年的努力,刊行于公元1596年。这本药学巨著,详尽地记载了医治“癌症”的药物,对中医药治癌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。

 

       在医学方面:世界上古代医学,有三大体系,就是中国医学、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。它们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,是人类文化的瑰宝。而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由于没有完整的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,在长期的社会发展斗争中,特别是在新兴的自然科学面前,失去了战斗力,相继衰亡,基本消失了。唯有中国医学,虽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,但由于理论基础完备,疗效可靠,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,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
 

      中国医学对肿瘤的文字记载为时最早。在几千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,就有了类似肿瘤的病名。在2000多年前的《周礼》一书中,也有“肿疡”的记述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文献《黄帝内经》中,对于肿瘤的论述更为详细,提出了诸如昔瘤、肠覃、石瘕、癖结等病名。以后历代医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,又相继记载了诸如瘿瘤、赘疣、积聚、噎膈、恶疮、岩等病名。这些都类似肿瘤一类的疾病,其中也包括部分恶性肿瘤。

 

       “癌”字,在古医书中,首见于公元1171年,南宋东轩居士所著《卫济宝书》中,将“癌、瘭、疽、痼、痈 ”共称“痈疽五发”。宋代杨士瀛所著《仁斋直指方》,还对癌的特点作了具体描述:“癌或上高下深,岩穴之状,颗颗累赘……毒根深藏,穿孔透里,男则多发于腹,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,外症令人昏迷。”这是癌症特点的最早论述。

 

      “癌”与“瘤”怎样解释,“瘤”是不是“癌”。《辞海》中解释,癌( CANCER):医学名词,恶性肿疡也,凹凸不平,硬而疼痛,常发于肝、胃、乳部、子宫及其他之脏器。《常用汉字字典》中解释,岩(YAN):中医学病名,与癌通,因其肿块坚硬,高低不平如岩石,故名。

 

      《辞源》中只有“瘤”字,没有“癌”字。瘤(LIU):“瘤子、肿瘤”,“血流积聚所生瘤肿也”。《太平御览》七四○〈魏略〉载:“晋景帝(司马师)先苦瘤,自割之”。

 

      可见,癌是肿瘤,形容它形状不规则,硬而疼痛,而且还指出好发于肝、胃、乳部及子宫等部位。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良性“瘤”与恶性“癌”完全相同。这说明癌症不是现代产物,古而有之,古而治之。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祖先,最早发现癌症,认识癌症,医治癌症,这对人类是一个巨大的贡献。

 

三、中医中药的治癌地位

 

      现已发现癌症约有300多种,其中临床公认的就有100多种,常见和多发的约30种左右。癌症可发病于除毛发和指(趾)甲以外的人体各部位。它不仅残酷地吞噬着人体器官,而且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恐惧。

 

      多少年来,经世界各国医学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,一些新的治癌方法不断出现。除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手术、化疗、放疗“三大法宝”外,还有免疫疗法、导向疗法、单克隆抗体疗法、内分泌疗法、冷冻疗法、加温疗法、激光疗法、光敏疗法、基因疗法、肿瘤疫苗疗法、利用人体生物电消灭肿瘤等方法。这种种疗法,虽然仍在实验、探索中,却是医学科学家们一步步顽强地向前拓展的结晶,是现代医学在癌症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。然而,时至今日,癌症的治愈率,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治愈率仍然很低。目前西医广泛施治于癌症的外科手术、放射和化学三种主要治疗方法,不仅难以阻止绝大多数癌细胞的转移,而且化学疗法、放射疗法由于对细胞杀伤无选择性,往往给正常脏器组织及造血功能带来严重损害,造成多方面的毒副作用。这些矛盾着的事实,促使世界各国医学科学家们寻求着、探索着根治癌症的理想疗法。

 

      目前,国外一些科学家把研究的热点放在抗癌基因上,抗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,使其恢复正常,或试图把抗癌药物立足杀伤癌细胞转移到令癌细胞“改邪归正”上来。这种抗癌基因的探索,受到了各国专家的关注。科学家们预言:只要此法成功,癌症的堡垒即将攻破。然而,从这种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,大约需要15至20年,所以不要指望几年内便能征服癌症。日本科学技术厅最近一项“21世纪人体健康展望”调查报告显示:人类将在2002年左右开发出有效防止癌细胞转移的方法。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2000年控制肿瘤死亡率目标时,美国提出:2000年把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50%。我国在《1986—2000年全国肿瘤防治规划》中提出2000年肿瘤死亡率下降10%的奋斗目标和“为到2000年时,每年减少10万癌症病人死亡而努力”的口号。这就说明,征服癌症任重道远,不要期望马上发生奇迹。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,现代医学在研究、医治癌症方面,定能取得新的成就,但要解决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,也是举步维艰。

 

      祖国传统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。它是我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同疾病作斗争的总结。它在世界医学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随着祖国医学遗产的继承、挖掘和发展,中医中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并以其显著的治疗效果,越来越为国内外医学界所瞩目。国际抗癌联盟主席施密特教授认为,“化疗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,再加剂量势必加速癌症患者的死亡速度,将来攻克癌症很可能是中国的中医中药。”北京有位中医治癌专家,先后到前苏联、芬兰、匈牙利、波兰、奥地利等国考察。回国后,她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:“国外对癌症的诊断水平虽然高一些,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中国用中医中药治癌,由于历史的原因,重治疗,轻理论,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,而且也不那么容易,需要有人不断总结、提高,但以我自身的体会,攻克癌症的希望还是在中国,而且靠中医中药。”

 

      近些年来,我国中医中药治癌,在科研和临床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。并以其显著的治疗效果,扭转或正在扭转着中医中药“不科学”、“不卫生”、登不上“大雅之堂”、不被重视的局面。这一具有“中国特色”的直捣癌巢的中医中药,已经杀上了防治癌症的主战场,它必将走向世界,使癌症患者走出死亡之谷,奔向生命的绿洲。

 

四、中医中药的治癌作用

 

      中医中药治疗癌症,是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基础上,通过不断开拓、创新发展起来的。祖国医学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论述及其丰富的治疗经验,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。20年来,我在研读祖国医学理论的同时,结合日益增多的临床实践,对中医中药治癌进行了潜心探索,取得了一些成绩。这之中,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,甚至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。

 

      1974年,正当我自学中医欲继祖业的时候,不幸患了乳腺癌而且到了晚期。对这种病,我非常清楚,古人称为“乳岩”。《外科启玄》中论癌发时说,此症发展到后期“皮黑者难治必死”。《外科金鉴》也说:“乳岩初起如枣栗,腐烂如岩壑,翻花突如泛莲……即成败症,百无一生”。在死神逼近、走头无路的情况下我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,加大剂量,组成内服汤剂处方,冒着“生死一搏”的危险,煎药服用。不料奇迹出现了,先是疼痛由减轻到消失,尔后不再溢血,瘤体也由缩小到消失,6个月痊愈上班。之后,我又治愈我舅舅的肺癌、杨大娘的淋巴癌、延吉市林王吉的肝癌。从此,我治癌的消息不胫而走,想瞒也瞒不住了。于是来求医的人渐多,劝也劝不走,有些患者甚至磕头求治,就这样,硬是把我逼上了抗癌之路。

 

      然而,我知道,我的功底薄,理论差,临床经验少。为解决这一矛盾,我拜师求教,自修中医基础课程,研读祖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,一点一滴地积累,在继承和挖掘上下功夫,在突破上花气力。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,终于研制出系列抗癌中药“珠香散”。到目前为止,共17个方剂。应用临床,已治愈许多濒临死亡的癌症患者。依我20年研究和治疗癌症的体会,我认为,中医中药不仅能治愈癌症,而最后也必将攻克癌症。

 

五、走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癌之路

 

      祖国医学要继承、要挖掘、更要发展。我认为,中医的发展在于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,中药的发展在于“现代化”。在中医中药治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,我就是循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的。

 

      中医诊治疾病,靠的是“四诊八纲”,远不如西医的诊断先进、科学、可靠。我把西医诊断疾病这一优势,应用中医治癌上。我收治的癌症患者,均为经医院X线、CT、B超、核磁共振、病理等先进检查手段诊断明确的肿瘤病人。在诊断报告单上,写明了患的是什么癌,瘤体有多大,是否已转移及转移的部位。以西医的检查报告及其他检查资料为主要依据,辅以中医的“四诊八纲”,就使诊断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。诊断准确,对癌症患者的病情,就了然于胸,才能合理用药。只有这样,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。以西医的检查手段为依据,还可以解决因患者病情危重或因路途遥远不能亲自来诊的问题。这样的病人,可由家属、亲友携带诊断检查报告单及其它检查资料代诊看病取药。很多这样的患者,因此得到了及时的治疗,有的缓解了病情,延长了生命,有的已治愈。

 

      跟踪观察,掌握用药效果,对巩固疗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。跟踪观察,就是掌握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。从医疗实践看,两者虽然是一致的,但瘤体变化是治疗效果的标志。治疗后,瘤体消失了,身体复原了,说明已完全缓解;瘤体缩小了,症状消失了,说明已好转;瘤体没变化,症状减轻了,说明稳定;瘤体增长或转移,症状没变化或加重,说明治疗无效、病情进展。把临床跟踪观察与西医的检查手段相结合,既有利于治疗,又有利于巩固疗效,还可以掌握情况,总结经验,不断提高。

 

      我治疗癌症,靠的是中药。在抗癌药物研制上,我借鉴西药的特点,按一方治一病、药少效力大和服用方便几个主要方面不断改进。最初我是用汤剂治癌,我的乳腺癌就是用汤剂治愈的。这种剂型,我用了近10年。之后,结合医疗实践,改换剂型,变汤剂为散剂,由牛黄、麝香、珍珠、黄芪、鹿茸等名贵中药材,经科学加工配制而成。并由原来的7个方剂发展到13个方剂,现在已是17个方剂。这种制剂,不仅药效非汤剂所能比,而且服用也方便。在此基础上,我又进一步借鉴西药的特点,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,把散剂改成胶囊、微丸、片剂等几种剂型,服用量仅为散剂的1/4,一次口服仅2至5克。不仅药效更强,而且服用也更方便,效果也更好。

 

      经过20年的研究探索,反复试验研制出系列抗癌中药17个品种,可治疗肝、肺、肠、脑、肾、淋巴、乳腺癌和白血病等20多种癌症,总有效率为92.64%。

 

六、中医中药治癌效果

 

      1992年,我们医院跟踪追访癌症患者856例。按中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《抗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》判定:这856例中,瘤体全部消失(治愈)的103例,完全缓解率为12%;瘤体消失50%以上的152例,部分缓解率为17.8%;瘤体消失25%以上小于50%的214例,好转率为25%;瘤体缩小或增大25%之内的324例,稳定率为37.5%;病情进展的63例,进展率为7.7%。服药后,瘤体脱落排出(吐出、咯出、便出)体外的58例,经病理检查,有的已查到癌细胞,有的为坏死癌组织,确为癌肿脱落。

 

      坚冰已经打破,航线已经开通。我将循着中西医结合、中药“现代化”治癌之路继续探索,为根治癌症,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于1994年